香港文化教育界人士:加强文化认同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原标题:香港文化教育界人士:加强文化认同势在必行任重道远新华社香港3月23日电(记者丁梓懿)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组成部分,香港文化教育界人士近日表示,增强香港市民对国家的文化认同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思想基础,是香港社会与国家发展良性互动的强大推动力,也能为香港年轻一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扫除思想障碍。
“香港文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 港人多来自中国内地,尤以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多。
他们把中华文化传统带到了香江。 ”香港岭南大学高级研究员、香港地方志中心事务顾问刘蜀永说,这在民间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文学等方面得到体现。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文化正是每个中国人的“根”之所在。 香港回归以后,广大香港市民更加热爱自己国家、认同中华民族文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市民特别是中青年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薄弱。 刘蜀永认为,这固然与回归后香港政治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变化有关,但历史教育和国民教育成效不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纠正这一偏差,香港特区政府已有所行动。
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表示,教育局已于2018年落实将中国历史纳入初中独立必修科,要求所有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历史。
他向记者展示了专为香港学生定制的国情系列读本《我的家在中国》。
这本书全方位展示祖国的山川湖海、传统节日、民族文化、城市发展等情况,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这套书籍作为教辅材料将向全港中小学派发。 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识,今年4月将首次举办全港小学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和中学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学校年度大奖活动。 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教育局还通过姊妹学校计划,加强香港与内地学校和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发展,建立友好情谊。
“教育局会努力将交流人数提升至每年10万人,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中小学阶段获得一次前往内地交流的机会。
”杨润雄说,疫情过后,教育局会继续举办更多元化的交流活动,尤其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主题和路线,让学生更好了解国家发展脉搏。 “香港出版界一直关心青少年国情教育。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副总裁、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家驹说,出版界会继续以原创与内地引进方式出版中国题材优质图书,让读者系统全面认识国家历史与文化。 事实上,香港回归以后,文化、教育及史学界努力实践文化回归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据了解,香港首部地方志《香港志》首册已于2020年12月出版,整部书共设10个部类,涵盖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范畴,共42册分阶段出版,预计2027年全部完成。 “香港修志有助于增强港人文化认同,这是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蜀永说,今后不仅应该高质量修好《香港志》余下部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修乡志、村志。 而他曾主编的香港第一部村志《莲麻坑村志》,追溯村内各家族历史,对村民寻根之旅启发很大。 成立于2006年的香港国际音乐艺术学院十几年来已培养近1万名热爱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青少年。 他们通过学习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香港国际音乐艺术学院艺术总监、著名古筝艺术家邹伦伦说,未来她会继续和更多香港艺术家合作推动文化艺术教育,让青少年通过音乐了解中华历史和国家发展成就。 在香港知名专栏作家屈颖妍看来,在通过香港国安法与完善选举制度对香港进行政治重塑后,香港还急需进行一场彻底的社会、文化与心理的重塑,唤醒香港的集体意志,她将其称为“心的回归”。 她建议香港应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三个维度入手,重塑港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香港文教界人士普遍认为,加强爱国文化和历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各界大力投放资源予以支持,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教育平台。
同时,这也将为香港年轻人创造更多成功机会。
(责编:刘洁妍、杨牧)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责任编辑:admin)